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张喆炯):28日从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渠道获悉,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专家表示,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将为外资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将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改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央行营业管理部28日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当天也发布公告称,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张茉楠表示,标普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是金融市场稳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将为外资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她说,“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潜力非常大。标普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其他的评级机构也在跃跃欲试。此前,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就已经发布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指导目录,明确规定咨询调查和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一方面中国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中国在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这将给外资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央行还指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央行将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方面的作用。
张茉楠还表示,标普、惠誉和穆迪等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对全球主要债券市场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将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多元化人民币资产的诉求,促进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提升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体制和机制性保障。张茉楠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各类金融资产,比如说公司债、地方债等债券资产,实际上都可以被纳入到债券评级的范畴之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是提升了中国整体债券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用和资信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的能力提升。此外,它还可以有效促进金融的互联互通,这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际上也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和机制性保障。”